close
因為曾經在大學工作過的關係,經常聽聞一些當年留學海外的教授講述當年在國外唸書的種種刻苦情境,但是當筆者自己親身經歷卻發現時空的轉變讓這些刻苦留學生互助的情景似乎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當有其他留學生知道我是真的沒有準備足夠的費用也不知道要去哪裡找錢時就出國時,居然很多留學生的反應是沒錢你也敢出國唸書喔?不然我能怎麼辦呢?台灣的文法科系的博士班的招生名額,都被那些位居高位或事業有成的叔叔伯伯阿姨們進修去了,我這種沒有背景只想好好唸個書的人,要是排隊等叔叔阿姨唸完,我大概也要變成叔叔伯伯了。
現行為台灣打出一片基礎的這些六、七0年代出國的前輩,也不是很多人都有錢才出國,很多也是靠借錢或親朋好友的幫忙才能夠出國門。何曾幾時台灣年輕人變的如此安逸,一定要有錢人或是拿公費才敢出國唸書,真的找不到幾個跟我有相同情形的留學生。筆者個人覺得借錢唸書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投資自己是很穩當的投資行為,就算以後賺不到大錢也賺到了人生經歷啊!
筆者在美國有幸能認識到好幾個附近周遭的大學的台灣留學生,常聽他們提起台灣同學會的一些風波,在加上個人親身的一些遭遇,只能說現行很多的台灣留學生都過太爽或太不懂人情世故,也比較自我一點,我想家境富裕絕對是一個主因。現行在美國的台灣留學生主要可分為三種,一是家境富裕也不太節儉,二是家境富裕但對錢還蠻有概念,三是真的沒什麼錢。早期第三種比較多,現在則是第三種最少,到目前為止遇到狀況跟我差不多的只有一個。
也因為許多留學生家境不錯,又是年紀輕輕就到海外留學,難免會有一種年輕人的傲氣跟嬌氣,比較不懂的真心去體諒或幫助其他台灣同學。留學在外,要跟老美同學打成一片比較困難,難免留學生會自成一個小圈圈。在台灣若是你跟某人不合也許可以做到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這邊團體就這麼小,人在海外也比較無法獨立自處,尤其是對於出來乍到者,要離開台灣同學的生活圈更是困難,這也是許多人常會說怎麼出國會遇到這麼多稀奇古怪個性的台灣人。其實在台灣你身邊還是存在這些人,只是在台灣你愛去哪就去哪,每個人就是很忙,除非和的來,不然八竿子碰不到。留學生的生活其實都很單純無聊,就是唸書買菜,做菜大家一起吃吃或是集體出遊,混來混去就是這些人,也沒有太多選擇。
彼此間互相跟別人抱怨那都是小事,最常見的就是本來合租公寓,後來因故拆伙,這種事後衍生的爭端最多,雖然曾如我上面所說,現行真正窮的留學生並不多,畢竟是學生嘛!為了那些幾塊錢合買的東西的處置常會產生不愉快。在此順便給的建議,最好不要合買東西,住在一起就是一人認捐幾樣,到時候拆伙時,是誰的就誰拿走或是由擁有者全權處置。筆者最常聽聞有爭端的就是合買汽車,到底何時誰可以開要開多遠會有嫌隙,留學生又不太可能買新車,中古車常會有小毛病,一個要修一個不修,帳要算誰的也是問題。留學生生活本來就單調,一有不順不是自己一直在亂想,就是講給其他台灣同學聽,傳來傳去愈傳愈誇張,整個學校的台灣同學都知道誰又跟誰吵架,傳進當事人耳裡,當事人又爭辯,又是另一巡迴的耳語跟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幸好我一向跟台灣同學會保持一定距離,雖然說參加同學會不用花什麼錢,筆者還是認為通常那是富人俱樂部。
筆者碰過比較誇張的留學生是一位憲兵少尉預官退伍就出國唸書的小伙子,居然要求他的室友出門前要報備去哪兒,他的理由是這是他的職業病,他要隨時掌握人員動態,我還想問他說要不要乾脆每天在公寓門口早晚點名唱我愛中華跟升旗算了,也不過就當一年八個月的預官,還職業病勒!再者,一般的留學生剛到美國時不會馬上買車,通常都需要麻煩有車的同學協助接送買菜或上課,這方面通常女生會比較吃香啦!但是也有那種很屌的小伙子,訂出頗多規矩的,例如他的車絕不載超過一百二十公斤,或是韓國人不載等等規矩,要請這些人幫忙還要先算算同行的人加總是幾公斤,只要讓他覺得超過目測標準值就拒載(虛胖的人這時就很吃虧),或是他不認識的,讓他覺得長的很像韓國人,還要開口先跟他哈拉一下確認不是韓國人才能上車(這幾年韓國中文熱,不少韓國人會講簡單中文會話)。還有那種因為室友的房間比他大約一個榻榻米,就要求室友要每個月多付二十五美元,一來去量房間實際面積就很誇張了,二來這二十五美元不是房租耶,是個人精神損失補貼,到底哪裡損失了啊!而且依美國的物價,少打幾通電話就可以省二十五美元了,為了二十五美元跟室友據理力爭。這種人在台灣大家早就避而遠之,在海外沒辦法,總是會有互相需要協助的時候。
留學生所會遇到的鳥事其實真的蠻多的,筆者通常會奉勸當事人寬心一點,未來的路還很長,更何況隨時謹記自己的第一目標是什麼,不是主目標的東西就得過且過助人為善吧,
現行為台灣打出一片基礎的這些六、七0年代出國的前輩,也不是很多人都有錢才出國,很多也是靠借錢或親朋好友的幫忙才能夠出國門。何曾幾時台灣年輕人變的如此安逸,一定要有錢人或是拿公費才敢出國唸書,真的找不到幾個跟我有相同情形的留學生。筆者個人覺得借錢唸書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投資自己是很穩當的投資行為,就算以後賺不到大錢也賺到了人生經歷啊!
筆者在美國有幸能認識到好幾個附近周遭的大學的台灣留學生,常聽他們提起台灣同學會的一些風波,在加上個人親身的一些遭遇,只能說現行很多的台灣留學生都過太爽或太不懂人情世故,也比較自我一點,我想家境富裕絕對是一個主因。現行在美國的台灣留學生主要可分為三種,一是家境富裕也不太節儉,二是家境富裕但對錢還蠻有概念,三是真的沒什麼錢。早期第三種比較多,現在則是第三種最少,到目前為止遇到狀況跟我差不多的只有一個。
也因為許多留學生家境不錯,又是年紀輕輕就到海外留學,難免會有一種年輕人的傲氣跟嬌氣,比較不懂的真心去體諒或幫助其他台灣同學。留學在外,要跟老美同學打成一片比較困難,難免留學生會自成一個小圈圈。在台灣若是你跟某人不合也許可以做到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這邊團體就這麼小,人在海外也比較無法獨立自處,尤其是對於出來乍到者,要離開台灣同學的生活圈更是困難,這也是許多人常會說怎麼出國會遇到這麼多稀奇古怪個性的台灣人。其實在台灣你身邊還是存在這些人,只是在台灣你愛去哪就去哪,每個人就是很忙,除非和的來,不然八竿子碰不到。留學生的生活其實都很單純無聊,就是唸書買菜,做菜大家一起吃吃或是集體出遊,混來混去就是這些人,也沒有太多選擇。
彼此間互相跟別人抱怨那都是小事,最常見的就是本來合租公寓,後來因故拆伙,這種事後衍生的爭端最多,雖然曾如我上面所說,現行真正窮的留學生並不多,畢竟是學生嘛!為了那些幾塊錢合買的東西的處置常會產生不愉快。在此順便給的建議,最好不要合買東西,住在一起就是一人認捐幾樣,到時候拆伙時,是誰的就誰拿走或是由擁有者全權處置。筆者最常聽聞有爭端的就是合買汽車,到底何時誰可以開要開多遠會有嫌隙,留學生又不太可能買新車,中古車常會有小毛病,一個要修一個不修,帳要算誰的也是問題。留學生生活本來就單調,一有不順不是自己一直在亂想,就是講給其他台灣同學聽,傳來傳去愈傳愈誇張,整個學校的台灣同學都知道誰又跟誰吵架,傳進當事人耳裡,當事人又爭辯,又是另一巡迴的耳語跟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幸好我一向跟台灣同學會保持一定距離,雖然說參加同學會不用花什麼錢,筆者還是認為通常那是富人俱樂部。
筆者碰過比較誇張的留學生是一位憲兵少尉預官退伍就出國唸書的小伙子,居然要求他的室友出門前要報備去哪兒,他的理由是這是他的職業病,他要隨時掌握人員動態,我還想問他說要不要乾脆每天在公寓門口早晚點名唱我愛中華跟升旗算了,也不過就當一年八個月的預官,還職業病勒!再者,一般的留學生剛到美國時不會馬上買車,通常都需要麻煩有車的同學協助接送買菜或上課,這方面通常女生會比較吃香啦!但是也有那種很屌的小伙子,訂出頗多規矩的,例如他的車絕不載超過一百二十公斤,或是韓國人不載等等規矩,要請這些人幫忙還要先算算同行的人加總是幾公斤,只要讓他覺得超過目測標準值就拒載(虛胖的人這時就很吃虧),或是他不認識的,讓他覺得長的很像韓國人,還要開口先跟他哈拉一下確認不是韓國人才能上車(這幾年韓國中文熱,不少韓國人會講簡單中文會話)。還有那種因為室友的房間比他大約一個榻榻米,就要求室友要每個月多付二十五美元,一來去量房間實際面積就很誇張了,二來這二十五美元不是房租耶,是個人精神損失補貼,到底哪裡損失了啊!而且依美國的物價,少打幾通電話就可以省二十五美元了,為了二十五美元跟室友據理力爭。這種人在台灣大家早就避而遠之,在海外沒辦法,總是會有互相需要協助的時候。
留學生所會遇到的鳥事其實真的蠻多的,筆者通常會奉勸當事人寬心一點,未來的路還很長,更何況隨時謹記自己的第一目標是什麼,不是主目標的東西就得過且過助人為善吧,
此篇筆者真是真實的描述了許多現在在美國
唸書學子的心情寫真 我也想寫寫看 以後再跟大家分享 譬如 誰很難相處 誰不甘寂寞 都是以後的好題材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