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的薪資革命

東元電機:高階主管薪資不減反增

國內老字號的東元電機,是推行績效給薪最徹底的例子之一。前年底,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親自主導這場薪資制度改造運動,到去年底剛好歷時1年,成效非常明顯。

東元的做法是從上而下。前年10月開始,由公司內部200多位經理級以上的主管率先實施,把原來固定薪資為主的設計,改成50比50的比例,亦即薪資一半固定、另一半則按個人表現進行考核。剛開始採取逐月考核,員工每月領到的薪資還都不一樣,直到去年7月後改為每季考核一次。東元電機人力資源處處長李艷強調,這樣的比例甚至在國外都是很少見的。東元之所以下這劑猛藥,就是希望讓組織文化徹底改變。

1年多來的成績,東元電機去年上半年的營業費用大約減少了新台幣1億元,第3季馬達部份的營收也增加了10%以上。

因此,這些經理級主管平均一半以上的人,薪資不減反增。「平均多能領到1.2倍的薪水,甚至到了去年第3季,已經只有很少主管沒能達到目標,」李艷指出。

「這是激勵,不是懲罰,」李艷也指出,為了避免員工權利受損,東元也訂定了薪資的下限,讓表現不如預期的主管,薪資不會低於原來的90%。同樣的,考績較佳的員工,上限可拿到原來的1.3倍,同時每次的考核成績,也會關係到年終獎金的核發。

和泰汽車:比過去年輕5年當課長

像東元一樣在薪資結構上「改頭換面」的傳統產業,還有和泰汽車。

成立將近一甲子的和泰汽車,在5年前即進行公司薪資制度的變革,推翻了行之有年的薪點制,並導入職位給薪制。

和泰汽車管理部經理劉松山表示,過去的薪點制,就像公務員一樣,是隨著年資自然調薪。往往造成人事成本節節升高,還有同工不同酬的現象,甚至可能會出現課長比經理薪資還高的情況。

所謂職位給薪制,就是根據不同職位和能力,給予相對應的薪資報酬。只要表現好,就會獲得一定的薪酬。如果薪資已達到某個職位的最上限,就會進行職位的升遷;持續表現佳的人,按照該職位的薪資量表不斷加薪,或繼續往上升遷。這個制度的精神,就在強調年資不重要,能力才是關鍵。

所以即使是年資較淺的新人,也可以連跳三番升遷,獲得高薪。「以前要當課長最起碼要35歲,但現在30歲上下就可以出頭了,」劉松山說明,和泰主管的平均年齡正逐漸下降。

除此之外,有50年以上歷史的汽車配件大廠──東陽集團,為了吸收到好的人才,除了將薪資訂在市場中上水準之外,還會給予「彈性的調薪」。

東陽實業人力資源部協理楊明河指出,這種調薪方式,有別於一般公司的整體調薪,而是只要員工表現好,就會立即在當月直接調薪。他舉例,像是內部有一位協理,就因考績很好,公司直接在當月為他加薪1萬元,連續幾年還經常處在彈性加薪的狀態中。

不只是傳統製造業希望透過更彈性、多元的給薪制度激勵優秀員工,服務業更是如此。尤其是餐飲業,長期以來為員工投入度不夠、流動率高所苦,現在直接透過績效反應薪水,變成領導企業招攬優秀人才投入的利器,更百分之百顛覆餐飲業在一般人心目中工作辛苦又低薪的印象。

以王品連鎖餐飲集團來說,目前在台灣已擁有近50家餐廳,包括王品台塑牛排、西堤牛排、陶板屋、原燒、聚、ikki懷石創作料理,以及去年12月新開幕的夏慕尼鐵板燒,正以每年2個品牌的速度倍增當中。

王品:薪資透明,打破行情價

根據《天下》雜誌去年的1000大企業調查,2004年,光是王品台塑牛排館的營收,就佔了21.42億元,獲利能力在服務業中排行第80名,資產報酬率更達到第14名。

這樣的創業速度和獲利能力,和王品集團員工的薪酬、升遷和學習成長等制度息息相關。

在王品,每家店的店長和主廚都是股東。店長最多可擁有11%的股權,而主廚則最多約在6~7%。更重要的是,王品每月會發放立即分紅,依照一定的結算日,提撥盈餘21%給員工。

只要肯拼,一位全職服務員最短半年可升上組長、9個月升上主任、10個月升副店長、1年當上店長。每一段爬坡所要完成的學分(含店鋪技能、專業知識及教育訓練等課程),都清清楚楚地落在白紙黑字上。像是ikki要修121個學分,夏慕尼和西堤則為203個學分,修完學分才能取得考店長的資格。

一旦升上店長,平均年薪達到150~200萬元,幾乎等同於一般上市櫃公司中高階主管的薪水。「這裡真的讓你愛到不行,愛到忘記白天晚上,就連睡覺也在想,」王品集團訓練總監張勝鄉熱情地分享工作的愉悅感。他並指出,王品現有員工約3,000位,除了台灣之外,大陸及美國也開始設店。預計在2010年目標達到250家,因此每年還需要1,200位新血的加入。

根據勞委會統計,國內受雇員工薪資最低的是餐飲業,平均每人每月收入還不到2萬2千元,但是王品的店長,收入卻超過這個數字5倍以上!這些現象都在說明同一件事:同樣的頭銜,卻可能有南轅北轍的收入!頭銜、職位跟薪資的連結將愈來愈薄弱,那麼如何才能勝出?如何才有機會領得高薪?

《Cheers》雜誌為你提供3種策略。

3種跳級領高薪的策略

1.選對行業、開創無人競爭的市場:

提到去年哪一個行業最賺錢?答案是海運業。航運業景氣好,連帶使國際貨運代理及運輸的市場水漲船高。從事海空貨運承攬業(Forwarder)達9年的萬榮國際公司業務經理蔡宗城,即以藍海策略的精神,盡量開創同業「人煙罕至」的客源,創造平均每月10萬多元的高收入。

Forwarder是什麼?簡單來說,它的性質和旅行社及保險代理經紀人一樣,能整合不同海、陸、空運的資源,提供企業用戶運送貨物的整合規劃服務。業務往來的客戶較多是中小型企業。

蔡宗城指出,通常一位無經驗的業務人員起薪約2萬多元,但在固定薪資外,會有超過基本門檻的業績獎金;超過門檻越多,獎金的比例就越高。「這是沒有上限的,」蔡宗城笑說,也有很多船公司的員工轉職到這個領域。

2.同理心服務、改寫職務內涵:

過去一年以來,面對信用卡及現金卡轉銷呆帳金額的不斷升高,銀行業對於帳務催收人員的需求隨即大量產生。

以中國國際商業銀行關係企業銀凱公司為例,目前該公司應收帳款約有上百億元,平均每月約有4成2的回收率,是催收部50多位帳務催收人員(含電話及法務催收)的成果。或者,「更正確地說,他們是帳務管理人員,」銀凱公司催收部經理陳俊彥表示。

一般總以為帳務催收人員是惡形惡狀的行業,然而銀凱公司的催收部門,卻多的是娘子軍。她們以柔性訴求,化解客戶的刁難,用同理心達成帳務回收的任務。

「每天聽到的不是抱怨,就是心酸,」在銀凱催收部工作長達4年的資深專員陳依琳,平均每月回收率都比同事高出3~5%,原因即在於她能細心傾聽客戶的困難,還會盡量給予幫助。例如,她曾為一位欠繳8萬多元信用卡帳款的饅頭店老闆,在公司發起同仁團體訂購的活動,幫他帶進幾千元的生意。

銀凱總經理李道榮指出,畢竟跟人要錢不是什麼好差事,所以催收部同仁每天接觸的,都是客戶最直接的情緒反應。表現好的催收人員,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同理心,能理解客戶的帳務問題在哪裡,協助他處理帳務問題,而不是逃避。

陳依琳就是用同理心改寫了帳務催收人員的職務內涵,贏得客戶的信賴,同時也創造自己的高收入。

3.熱情分享、創造集體利潤:

在這次採訪的過程裡,《Cheers》雜誌特別訪問了航運業、光電業,及生活設計業等領域的「績優生」,從他們身上還可以發現一項成功的因子:熱情和分享。他們對工作執著、對服務熱忱,因而創造個人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戶。同時,他們也樂於和夥伴分享,藉由策略聯盟的方式,開創更大的商機。

不管是強調「一家人主義」的王品集團,或是投入生活設計業3年的個人創業者周庭,都是透過這種方式走出不一樣的路。

所以,不妨放膽迎接浮動薪資制來臨的時代。不要擔心或害怕收入可能短收,而應該迎上前去,擁抱跳級領高薪的絕佳機會。用一句老話形容:「未來是屬於有能力的人。」何不拋開你的膽怯,去改寫職務的定義,創造屬於自己獨有的高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g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