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Depot Inc.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中國市場﹐週三它達成了收購中國一家小型零售連鎖店的協議﹐此項交易可能是外國零售商今年在華一系列併購的收官之作﹐它們都急於加速打入這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零售市場。

中國監管當局最近放寬了對零售業的經營限制﹐這促使跨國零售商紛紛進軍中國﹐它們希望能從中國零售額的爆炸性增長中獲益﹐以便在本土市場零售不斷下滑之際“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但分析師們認為﹐跨國零售企業的這一經營策略蘊藏著各種風險﹐從在華收購資產時花了冤枉錢﹐到對中國零售市場所抱期望值高得不切實際﹐不一而足。與國際零售市場相比﹐中國的這一市場不僅利潤率低﹐而且經營成本要高得多。

Home Depot週三宣佈﹐它將收購中國的家居建材零售商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有限公司(Home Way, 簡稱:家世界)﹐但未宣佈收購金額。家世界在中國東北有12家連鎖店。

Home Depot亞洲業務的總裁安妮特•維休倫(Annette Verschuren)在有美國商務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Carlos M. Gutierrez)出席的一個新聞吹風會上說﹐這一收購“使我們得以立即躋身於這個國家。”

過去1年中﹐從美國的零售商Best Buy Co.和沃爾瑪連鎖公司(Wal-Mart Stores Inc.)到英國的Tesco PLC﹐跨國零售商紛紛開始收購中國零售企業的大量股份﹐交易總金額目前已超過了15億美元。通過收購它們得以順利接觸到當地的供應鏈﹐並獲得位置得天獨厚的零售賣場。

而這種做法以往在中國卻是行不通的。那時根據中國的法律﹐外國零售商只能以合資經營的方式在華通過自我積累來擴大業務規模。直到2004年12月﹐中國因要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的承諾而放寬了對零售業的經營限制﹐這一規定才被取消。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駐香港的亞洲零售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馬克•奧馬瑞(Mac El-Omari)將這輪跨國零售商的在華收購潮稱做“鄭重聲明”﹐這等於是它們公開表示﹐中國已經是一個值得認真重視的消費市場了。

雖然中國的城市消費人口在迅速增長﹐但他們的人均年消費支出仍只是發達國家的一個零頭。據總部位於香港的經濟研究機構Dragonomics Research & Advisory稱﹐中國消費者的年均支出額為5,000美元多一點﹐而美國人的人均年消費支出額為46,000美元左右。

中國一些行業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業內企業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無情的價格戰。分析師們說﹐以Best Buy正在進入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為例﹐利潤率已低到只有區區1%至3%。

這些跨國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目標客戶──大體是那批年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的1到2億中國人──地理分佈相對分散﹐這既會增加零售企業的分銷成本﹐也使它們難以取得明顯的規模效益。

Dragonomics的負責人阿瑟•克勞博(Arthur Kroeber)說﹐中國消費者主要聚集中心間的跨度相當於馬德里與貝爾格萊德和莫斯科間的距離。

跨國零售商還必須使自己的經營風格符合中國特有的消費文化。Home Depot即將進軍的中國自助型家裝市場與西方的這一市場有很大不同。由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因此中國人大多願意將家庭裝修工作包給他人去做。因而﹐中國家居建材零售商的主顧往往是裝修公司。

Home Depot估計﹐中國家居建材零售業的年銷售額為50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20%。Euromonitor則預計中國這一行業今年的銷售額為19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g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