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年夏秋之際,尤其在美東常出現一種氣候模式,在一陣悶熱潮溼的天氣後突來一陣暴風雷雨,接著看到的是晴空萬里,秋高氣爽,短短幾十分鐘之內由仲夏走入了初秋。今年股市三個月內可能也會像氣候一樣走這模式,9月10月有較深的市場調整,但不一定會是恐慌性的拋售,11月的期中大選後也許選前十天,市場將開始大漲揚,連接年底聖誕老人的強市及明年初1月效應。近四年的牛市雖已老但也沒那麼快死,牛市最後一波可能十分強勁。往後半年熊市之慮暫可不必。

在股市久了的人都不敢確定明天太陽會從東邊出來,上述的市場判斷實夠大膽,身為投資顧問不去預測市場走向就沒事做。推斷市場要有根據加上一些經驗領出的感覺,這就叫理性的大膽吧!現在我們就先從技術與時節性來給個斷市的理由。

年初以來史坦普一直都鎖在1225與1325這一百點之內,今夏甚至縮小至1225與1275點之間。8月中後上破1275攻上1300點,這表示市場是願意也在待機上行的。基本面的原因是投資人認為聯準會漲息循環已近結束。聯準會漲息循環中最後一次漲息到下一次降利息開始歷史上平均是五個半月,這段時間市場平均下跌2%。8月中的會議中停止了兩年多來的漲息行為,真的停止了嗎?還要漲一次?在不完全確定的情況下,一有風吹草動市場都可大跌。

從1970年來的任何牛市都可見10%以上的市場調整,這通常發生在牛市的前兩年。今快過四歲生日的牛市只見─約9%的調整。一個較大的調整是我們願見到的,一來可使股市拖泥帶水的情況下弱手出清他們的持股,再者我們才有大好機會低價承接好股。這就像出拳時先把拳拉回後打出去力道才大一樣。前面所提9月10月風暴對其後的大漲揚是有利的。

股市每隔四年就要造一個所謂主要底部,50年來發生的十分規則,只有1986年該發生的延後一年到87年黑色星期一才發生。上次熊市終結於2002年十月的低點,如歷史規律不破2006年也將出現─主要底部。如果六月中與七月中那1225點的低點不算,2006年該見的主要底部會在十月出現。為何是十月?因為過去四年循環中的主要底部幾乎都出現在10月,看看2002、1998、1994與1990年就知了。

我們知道總統四年任期循環中,第二年,也就是今年表現平均最差的只有4.3%。第三年表現最強達18%。如果我們把四年再細分為16季來觀察,第二年的第三季也就是這一季表現最差為負2.2%,下一季第四季最強達7.6%。接下來第三年的一二季也強達7.5%與5.3%。因此今年第四季加上明年第一二季形成總統四年任期16季裡連續最好的三季。再者以每年四季看,第三季是最差的一季只成長0.1%,第四季最強有4.3%。以上是自1945年以來60年的統計。說十月創底接著市場大躍升自有數據長期的支持。

投資人恨9月怕10月眾所皆知。9月是所有月份中最差的月份,自1970年以來平均跌幅1%,從1928年以來之統計也是如此。

9月是商業年度的開始,

#渡假結束,

#學生回校的月份,

#又因是第三季度的結束月。

#資金管理人在月底前做持股調整,9月份個股動向要詳查以利日後大漲揚之佈局指標性作用。

10月因所有大崩盤都在此月發生,投資人一直以為10月是不好的月份。

今逢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五週年,會殺傷市場的因素經濟學者大多數認為是此類事件。利息上漲循環已近尾聲,公司盈餘經濟成長要連續兩季掉入赤字看來無此可能,軟著陸可期。石油要對經濟有大影響必須要先過80元一桶。從長遠的比較數據看今股價,尤以本益比PE而論並不貴,大漲的空間十分大。

股市似有風暴其後當有晴天,投資人當為此做準備了。(本文作者嚴繼麟為投資顧問)《金融理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ang  Chung 的頭像
    Kuang Chung

    hsieh kuangchung的部落格

    Kuang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