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快飛?!
管理雜誌 2006/07/07
台灣乳品業第三大的光泉集團,剛過完50歲生日,面對下一個50年,光泉要跨越國界,讓乳牛「飛」起來。

根據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調查,美國大約有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就算是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只有40-42年。

在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旺盛的台灣,高達95%的企業屬於平均壽命僅有13.3年者,而國內企業經營期間超過30年者僅占11%,超過50年的企業,尤屬鳳毛麟角。

哪些企業能跨越成長極限?有效地發展新事業、保持創新能量?《管理雜誌》自385期開始,透過【超越巔峰,企業50】的系統報導,探討長青企業的成功因素以及成長策略。

在五股偌大的教育訓練中心,剛歡度50週年慶的光泉集團,請來前美國朗濤(Landor Associates)亞洲市場總監、現任i集團總裁的品牌策略高手毛觀岳授課,講題是「品牌策略」。

會場中,最受矚目的是左邊最後一排的四個位子,依序坐著穿著深色西裝的光泉董事長汪賜發、總經理汪林祥,還有光泉第三代——也就是汪賜發的兒子,現任萊爾富總經理室經營分析組經理汪群凱,以及頂著時髦「抓髮」,負責商品代理事務的豐泉國際公司總經理汪群堯。

站在台上的毛觀岳秀出一張照片,緊緊地抓住了汪賜發的注意力,那是一幅千百個外型相似的雞蛋的群像圖,當中一顆金蛋特別顯眼,「許多亞洲家族企業發展品牌策略最大的問題,在於企業形象不夠鮮明,在同儕中難以脫穎而出,」毛觀岳說著。

汪賜發一邊拿起筆來認真做筆記,一邊思考著,面對下一個50年的發展,光泉要以什麼樣的品牌策略,才能脫穎而出?

在台灣食品、通路產業,光泉具有一定的領導產業地位;在冷藏飲料方面,光泉與統一企業、味全位居國內前三大廠;在零售事業方面,自創的萊爾富便利商店,亦是國內第三大便利商店系統。

走過50年的光泉集團,2006年宣佈啟動全新的企業識別系統,也宣告光泉將展現的嶄新樣貌。

紅色、橙色活跳跳的水滴,新識別象徵著健康、熱忱、活力,以及下一個50年的活力與熱情。汪賜發說,「50年的光泉正企圖從地方品牌、全省品牌蛻變成國際品牌。」

過去光泉聚焦台灣市場,現在要「立足亞洲」。從2006年開始,光泉的飲料以及萊爾富便利商店,開始為向外拓展做準備。

五度轉型

50年前,位於台北迪化街城隍廟廟口的光泉,從小小的,販售牛乳、麵包的糕餅店,轉型為牛乳製造廠、飲料生產商,再轉型為通路商。光泉靠自己的know how,邊學邊成長。

1955年發跡的光泉,說起企業經營的源頭,當初是決定賣牛乳後,才開始養牛;隨著台灣經濟發展,1965年進行水平擴張,投入飲料事業;1985年服務業興起,自創萊爾富便利商店系統;1996年通路興盛,光泉也開始進入整合階段。一路走來,年過50的光泉,新目標就是進入商品國際化發展。

食品業的長青企業,關鍵一要選對產業,二要有品質口碑。光泉50年,光泉的創辦人汪水泉當初就是為了保証新鮮品質,決定自己養牛;而從小與牛為伍的汪賜發,講起創造冷牛乳生產技術,口中的板式殺菌機,也變得閃閃發光。

光泉50年,就像選對產業一樣,「只要選對了品項,一定會成功,」汪賜發信心滿滿地說。

在五度轉型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上,光泉從品質產品力出發。商品國際化,必須要具有跨越國界的特性。「低乳糖鮮乳」這項看似簡單的產品,即是光泉開拓新市場的新利器。

從本土跨入國際,光泉重新思考定位,「市場需要什麼?將來流行什麼?透過通路了解顧客的反應再來生產,」汪賜發說。

汪賜發解釋,許多亞洲人無法飲用市售鮮乳,因為,有些人的腸胃對「乳糖」較為敏感,而「低乳糖」系列的乳品,不會造成輕微腹瀉,就可以讓對「乳糖」敏感的族群,享受鮮乳的美味及營養,也將因而開拓新的顧客群和市場,帶動新商品的銷售成長。

除了外銷之外,光泉也新闢了代理業務,從日本等海外市場引進包括各種新奇、好喝的飲料,在通路市場上試探消費者反應;在萊爾富,已經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新飲品(SNOOPY MILK、太爽、制式配備等等),未來,光泉也將進一步延伸代工的可能性。在通路上,光泉將透過拓展海外版圖,成為新的營運動力。

積極新生

市場人士分析,光泉一改過去保守的經營風格,與三年前發生家族內的紛擾有關,這場紛擾隨後帶來的影響,就是當年度首度出現虧損及股權、經營層的更迭,但從現在的時點、正面來看,股東結構和經營層的變化,卻帶動光泉更加重視經營績效,以及走上發展國際市場的新歷程。

統一與光泉的合作,帶來什麼效益?汪賜發指出,光泉和統一的合作,對兩方都有利;在成本控制方面,由於採取聯合採購,雙方都能有效降低大宗原物料、包材的採購成本;在生產方面,還包括設備零件庫共用、相互代工,提高稼動率(設備直接從事生產作業的比例),提升生產效率。

從營收數字來看,2005年光泉營收62億元,利潤成長達1.23億元,2006年光泉的業績表現更大步向前,第一季營收成長12%,利潤3,000萬元,較2005年同期相比已轉虧為盈,且超出設定目標,內部更訂下營收向上挑戰80億元,獲利目標則為3億元,成長50%以上的目標。

經營層的更迭,則使光泉集團更為年輕化;專精生產及品質控管的汪賜發擔任董事長;具有靈活創新的特質,汪賜發的堂弟汪林祥則出任光泉總經理兼萊爾富董事長、汪裕豐擔任萊爾富總經理;再加上主攻國際市場的汪群堯,以及專精財務資訊分析的汪群凱,兩代領導人各自的專長,也代表這個家族將共同扛起光泉下一個50年。

質量互變,時空互換

企業經營,不可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如何能持續向前。

光泉的成長發展,汪林祥分析,是以「市場區隔」理念開拓市場,並採取「質量互變」、「時空互換」等策略,步步為營。

靠著三頭牛、挑扁擔開創事業,從自產自銷鮮乳起家,而堅持提供純正鮮乳,即是光泉在早期基於「市場區隔」下的事業,也使光泉集團從此站穩腳步。

「質量互變」創新經營。把生乳(Raw milk)變成市售牛乳(market milk)的產銷過程,為光泉累積了重要的經營能力,但面對通路為王的趨勢,光泉則在1989年轉投資萊爾富,並在沒有任何技術外援的情況下,一路摸索,磨練出勇於學習創新、靈活調整,找到自己的路。

2004年,萊爾富第1000店成立,預計2007年將達到1500店,營收230億元,證明了光泉集團服務消費者的策略,使得集團在食品、通路的事業版圖,更能在穩健中逐步擴大。

從研發、奠基,一直到營運、管理,靠自己的know how,發展出今天的光泉,但是從本土走向國際,光泉如何借力使力,開拓下一個光泉50,業界都拭目以待。

從新台幣8萬元的資本額,現今資本額超過60億元,50年創造近8萬倍成長,而下一個50年,光泉的挑戰才開始。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管理雜誌38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g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